新天地老师点评片段阅读历年真题(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7-04-16 00:00
13.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体,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的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内容概括题

A.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C.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新天地老师解析]“但作为个人……”表明了材料所强调的重点为个人应调整自己的心态,B选项表达了这个含义,选B。

14.经过百年的衰落,南水北调工程也许是大运河的最后一次机遇,倒流的长江水再次串联起大运河的主要部分,生气就此显现。一百年来大运河只是在等待一次让它融入新的文明中的机会。大运河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并不害怕改变,但是如何改变却掌握在现代人的手中。

这段话的主旨是:( )内容概括题

A.倒流的长江水再次使大运河呈现生机

B.历史悠久的大运河已经衰落了一百年

C.大运河如何改变掌握在现代人的手中

D.南水北调工程是改变大运河命运的重要契机

[新天地老师解析]A、B所表达的意思较为片面,比较容易排除。关键是C和D。C答案主要是由“但是如何改变却掌握在现代人的手中”这句话分析得出的,但通观材料,C的含义只是在强调南水北调工程重要历史意义以及现代人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所采取的谨慎态度,并没有与第一句话“南水北调是大运河的最后一次机遇”相联系,显然第一句还是主旨句,所以应排除C,选择D。

15.晚清时期,封闭的请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与列强签定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初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乃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信息推断题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B.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C.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D.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新天地老师解析]材料主要谈的是语言交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C、D容易推出,A的概括也较为贴切,但B的概括不准确,我们无法判断这样的初衷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B不正确。

16.蚂蚁是所有动物中最爱寻衅和好战的物种,尤其上以肉食为主的“狩猎蚁”。“狩猎蚁”的外交政策是永无休止的侵犯、武力争夺地盘,以及尽其所能地消灭邻近群体。由于其数量庞大,所以打起仗来,常常争得你死我活,场面十分壮观。特别是在食物短缺时,与其他群体的冲突则会达到高潮。早春时节,群体开始发育的时期,“狩猎蚁”还会袭击其他物种类的蚂蚁,斗争的结果总是以“狩猎蚁”的胜利而告终。

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观点概括题

A.狭路相逢(?)勇者胜 B.枪杆子里出政权(比喻的说法)

C.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D.进攻是最有效的防守?

[新天地老师解析]这是观点概括型的题。A的观点是材料部分内容的体现即只说明了如何取得胜利;B答案的观点扩大了材料的内涵;D答案的观点也只是材料部分内容的概括。C答案通过“狩猎蚁”的生存法则贴切地概括了动物世界的生存规则,所以本题应选择C。

17.自然资源稀缺,产权就非常重要。因为产权明确,人们再也不会超负荷放牧。到发达国家农牧业地区看过的人都知道,分割牧场使用的都是钢丝网,这都是君子界限,堵不住小人。但是在一个法制的社会,这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界限,是最有法律权威的。难怪有一本书说铁丝网是十九世纪人类社会十大发明之一。

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的是:( )信息推断题

A.产权的划分要有法律来保障 B.铁丝网只有在法制社会才起作用

C.法律能约束君子但不能约束小人 D.产权明确可以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新天地老师解析]从材料中的第三句话“但是在一个法制的社会……”可以推出A答案;“铁丝网”指代一种产权制度,所以B答案也是可推出的;材料的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可以推出D答案;材料中第二句话中“铁丝网堵不住小人”和第三句话中“界线防君子不防小人”并不能推出C答案“法律不能约束小人”,所以本题选择C。

18.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副词)出现了富豪阶层。然而,这个阶层与广大的人民群众相比,毕竟是凤毛麟角。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点主要还是在“中产阶级”身上,是他们的超前消费,支撑了奢侈品市场。而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无论从收入水平、消费能力还是消费结构上看,都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相比。

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观点概括题

A.富豪不是我国消费者的主体 B.我国的“中产阶级”引导着消费潮流

C.我国的“中产阶级”不同于发达国家 D.我国的“奢侈品时代”还远没有到来

[新天地老师解析]A答案本身是正确的,但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所以不能选;材料中没有谈到“消费潮流”的问题,所以B答案无法推出;C答案本身是正确的,但显然不是材料的主要观点;D答案正确,材料是通过中国的中产阶级与国外的中产阶级的不同来说明中国的“中国奢侈品时代”远没有到来。

19.①逆差与顺差,应当辨证地看,贸易平衡永远是相对的、动态的。②中美经济关系是双赢而非零和,经济互补性注定了美对华逆差将是一个长期问题。③今后,中美两国参与全球化和产品分工的程度会继续加深,只要不改变现行统计方法,美对华逆差仍将持续,而中美贸易规模也仍将不断扩大。

这段话表的的核心观点是:( )观点概括题

A.中美经济是互补的 B.逆差还是顺差要看使用的统计方法

C.美对华贸易逆差不会改变 D.美对华贸易逆差不应影响中美经贸关系

[新天地老师解析]材料第一句话强调逆差与顺差是辩证的,第二句话强调中美经贸关系是双赢而非零和,第三句话强调中美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美对华逆差仍将持续,三句话放在一起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逆差不应影响中美关系,所以应选D答案。A、B可从材料得出,但不是核心观点;C答案则过于绝对,所以不能选。

20.时代的场景变化太大了,要让年轻一代真正记住历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说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历史教育,上应当融入在生活之中的。它不应当仅仅是在纪念馆里才能看到,只是在书本中才能读到,它还应当以丰富适当的形式渗透到我们居住的街区和生活的种种场景之中,这样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内容概括题

A.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B.历史教育的形式应当生活化

C.历史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 D.历史存在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新天地老师解析]第一句话是一个主旨句,“是应当融汇在生活之中的”则是主旨句的核心,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

21.在八国峰会召开前夕,英国媒体认为这次八国会议,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在联合国发起的《京都议定书》中,中国也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受该条约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约束。

对欧美要争取中国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信息推断题

A.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

B.中国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但尚未加入《京都协定书》

C.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有潜力,对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巨大

D.中国排放温室气体量大,但不受《京都协定书》中的条约约束

[新天地老师解析]A答案表述了一个事实,但却没有说明这与欧美各国争取中国支持的原因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选;从材料中我们无法得知中国是否加入《京都议定书》,所以B答案无法推知;C答案的内容材料没有提及。本题只能选择D答案,即中国的排放量大,但却不受《京都议定书》的某些限制,所以欧美各国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

22.今年,11名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这与内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为招收到“状元”而津津乐道、各地大捧高考“状元”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引来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笔者认为,香港大学招生和“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取学生,这种标准只是香港的标准,至于是否最优抑或是否适合内地情况,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 )观点概括题

A.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并不是挑选学生的最佳标准

B.香港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媒体不应过多批评

C.香港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并不与内地现有情况相符

D.香港大学不录取“状元”的原因是他们不符合该校的录取标准

[新天地老师解析]材料中没有谈到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是否是最佳标准,所以A答案不能选;材料也没有把重点放在分析香港大学不录取状元的原因是什么,所以D答案不能选;材料也没有把重点放在分析媒体是否应该对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进行评价,所以B答案不能选。材料是通过高考状元落选香港大学来分析内地与香港对学生录取标准的问题,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

23.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好象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现在的学科体制下,一切教育都似乎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如英语的等级考试。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观点概括题

A.英语的等级考试是为大众所熟悉的一种人文教育

B.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C.在目前的学科体制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

D.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表述最长,最严谨)

[新天地老师解析]A答案实际为材料所举的一个例子,太过片面,所以不能选择;B、C同A一样过于片面,所以本题只能选择D答案。

24.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发展的产物,有着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征,其服务的范围大大超出图书馆的围墙。凡网络所联之地,均可使用,可实现全天候、全自动、智能化的服务。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研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包括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各类情报机构等,相继开展了各种不同规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对这段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内容概括题:优势+发展

A.数字图书馆代表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B.数字图书馆具有很多优势,在国内发展很快

C.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

D.数字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征

[新天地老师解析]材料共三句话,第一、二句话的主要内容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和特征”,第三句话的内容为“数字图书馆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全面概括材料内容的应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和特征及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显然A的概括过于宽泛,C、D都只概括了一个方面,只有B的概括是全面准确的。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