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公务员基础知识之党史复习笔记(4)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91test.net  2005-07-15 23:28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答: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这是因为:
(1)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就世界革命的阵线来说,它已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在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空前广泛地发动起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直接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其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这是辛亥革命所不及的。
(3)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决定了斗争的胜利。
(4)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亲眼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组织工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逐渐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中国先进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无产阶级逐渐接替资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所有这些表示: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答: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具有重大意义:
(1)它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破天荒的事件,自鸦片战争以来,没有一个阶级、政党、团体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因而无数次的斗争均归于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以马列主义为武器解决革命斗争中这一根本问题。
(2)它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并变为行动。
(3)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初步结合的体现,并为继续深入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3.答:(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会议最后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最完满、最盛大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大会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彻底胜利的马列主义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路线,是争取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胜利的指南。
(3)七大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之下,这更体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一致。
(4)七大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坚强的、得到全党一致拥护的新的中央委员会。这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坚强核心。
(5)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指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在这个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属于社会主义范畴。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营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占优势的是个体经济等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第二,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和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作用,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和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使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占据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的胜利。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3.1927年下半年,党为什么提出要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为什么又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要从农村转到城市?

 
1.【要点】(1)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中国,一方面,社会基本的经济形态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农村是人力物力的主要来源地,它可以脱离城市而独立存在,这是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又受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列强彼此的利益矛盾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形成了他们所豢养的各派军阀地方势力的矛盾、分裂和战争,这就不仅削弱了其本身的统治力量,而且给革命的发展以可乘之机。此外,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的余地,小块的红色政权的区域就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发生、坚持和发展起来。
(2)国民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高涨,为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3)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那么,中国又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这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战争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的斗争形式,军队就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
(2)由于异常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乡村是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乡村,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的稳固的根据地,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战争。因此,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组织和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总之,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与发展;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来夺取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2.【要点】(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其基本经验是:
第一,只有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武器,才能救中国。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是很英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最后都失败了。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传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并由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才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从100多年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了科学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实行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依靠各族人民自身力量,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四,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一,它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各族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第二,它是十月革命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它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它激励着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群众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他们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的长远的影响。
第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毛泽东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认作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要点】(1)从城市转向农村。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联合起来,在城市的反革命力量强大。加上南京政府残酷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民族资产阶级也离开革命,革命营垒里只剩下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后,在文家市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把部队转向农村。10月,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从农村转向城市。1949年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时,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当时国内的主要阶级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了完成上述任务,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所以会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

|网站导航|联系方式|网站帮助|隐私说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5060900号-1